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前端 >> 内容

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的区别和优劣

时间:2016/12/6 9:33:00 点击:

  核心提示:编译型的语言:专门的编译器, 针对特定的平台(操作系统)翻译成机器码(包括机器指令和操作数),并包装成该平台可执行程序的格式;如需要其他的代码,要进行链接。优点: 可脱离开发环境,特定的平台上独立运行...

编译型的语言:专门的编译器, 针对特定的平台(操作系统)“翻译”成机器码(包括机器指令和操作数),并包装成该平台可执行程序的格式;如需要其他的代码,要进行链接。

优点: 可脱离开发环境,特定的平台上独立运行,运行效率较高

缺点:无法移植;需要移植,要源代码重新编译

代表语言:C C++

解释型语言:专门的解释器对源程序每一行解释成特定平台的机器码并立即执行的语言;

解释型语言不会对整体性的编译和链接处理,解释型语言相当于把编译语言中编译和解释过程混合到了一起同时完成。

优点:跨平台较容易,是以牺牲程序执行效率为代价

缺点:效率较低,不能脱离解释器独立运行

代表语言:ruby python

关于java语言:

java语言比较特殊,由于java语言编写的程序需要经过编译,但这个编译并不会生成特定平台的机器码,而是生成一种与平台无关的字节码(*.class),这个字节码不可执行。必须使用java解释器来解释执行。所以java语言既是编译型语言,也是解释型语言。

 

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的区别和优劣

 

 

 

 

 


作者:网络 来源: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