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补贴退坡,新能源车的未来如何
核心提示:
? 一线城市,个人消费主导,产品与用户匹配是关键;
? 新一线城市,非私人购车比重高,借模式创新打开市场;
? 二线及以下城市,渠道布局和区域政府支持是基础;
随着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成熟度进一步提升,非限购城市消费潜力加速释放,低级别城市销量占比不断扩张,区域市场研究的重要性也逐步提升。
今日(7月12日),36氪与行圆汽车联合发布了《2018新能源乘用车区域市场发展格局》报告,该报告从政策市场环境和差异化区域市场两方面,分析了2018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格局。
政策市场环境
一方面,随着新能源车财政补贴退坡,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过渡。
另一方面,市场成熟度在提升,非限购城市和非私人购车需求潜力大。
区域市场格局
《报告》从全国区域市场、一线城市、新一线、二线城市四个维度分析了系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格局。
就全国区域市场而言,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区域市场下沉,低级别城市购车潜力大。其中,一线城市销量贡献率仍最高,其中个人消费占比80%。迅速发展的新一线城市,非私人购车占比远高于其他级别市场;二线及以下城市销量占比逐年迅速扩张,市场增长潜力大。
另外,区域市场用户结构差异化明显。一线城市用户集中于30-39岁,新一线城市中50周岁以上用户占比最高;二线及以下城市25岁年轻用户占比相对其他城市更高,但仍以30-39周岁和50周岁以上用户为主。
就一线城市场而言,2018新能源乘用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线城市新能源用户主要集中30-39岁的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他们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个人需求优先于家庭需求。打造个人消费市场,生产与目标用户匹配产品是关键。
其次,一线城市偏好PHEV,上汽荣威、广汽传祺和华晨宝马颇受青睐。2018年,一线城市能够有效缓解用户里程焦虑的PHEV销量占比达62%,是全国市场平均水平的2倍;上汽荣威、广汽传祺和华晨宝马产品叠加地域优势,终端销量表现突出。
而对于新一线城市而言,借非私人购车打开区域市场,推动流通模式创新。 2018年新一线城市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非私人购车占比过半,其中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和吉利汽车是非私人购车选择的Top3品牌。
另外,北汽新能源“多渠道合作+自建出行平台” 深耕非私人购车市场获成功,北汽新能源积极与主流出行服务商合作的同时,利用自建出行平台的方式拓展出行服务市场。
二线城市及以下,经济适用的北汽新能源、江淮和宝骏是销量前三的品牌。低线城市出行半径相对较小,新能源购车需求集中于日常出行,因此经济适用的产品更受欢迎。
总结
在总的区域发展方向上, 一线城市中高端PHEV产品缓解用户里程焦虑,兼顾事业上升期用户品质追打造满足目标用户需求的产品是关键。 新一线城市,以非私人购车为突破口,快速覆盖市场,提升用户感知度,进作用私人消费市场。二线及以下城市,用户购车需求释放仍需时间,提前完善销售网络和争取地政府支持为提升区域竞争力打好基础。
在差异化区域需求上,一线发达城市,个人消费主导,用户个人需求优于家庭需求;迅速发展的新一线城市非私人购车需求旺盛,销量占比达50%;二线及以下城追求经济适用,满足日常出行需求为主。